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专访“永川宝马事件”修理厂老板:车主自带配件索赔2万元
专访“永川宝马事件”修理厂老板:车主自带配件索赔2万元7月2日,重庆永川永城汽修厂老板沈于良和宝马5系参数图片)车主,在主管部门的见证下,签订了和解协议。
自4月25日车主第一次进店到7月2日双方和解,“永川宝马事件”持续了两个多月,期间发酵成为全国性关注事件,“自带配件纠纷”、“车主索赔2万”等字眼,不断刺激着整个行业的肾上腺素。
在6月初,沈于良通过直播、视频等渠道,将此次事件公之于众,当时,汽车服务世界并未第一时间报道,主要考虑到,今年由自带配件引起的冲突事件过于频繁和重复。作为一个行业媒体,我们不想做“抖音文字化”的简单动作,也不想为了流量去挑逗行业情绪,激发行业对立。
不过,7月2日,在注意到事件双方达成和解后,汽车服务世界看到了本次事件不同于往常的地方:自带配件并非一个致使修理厂全面的无解难题;而车主和修理厂产生矛盾,也存在主动对话的可能性。
所以,7月4日,我们联系到当事人沈于良进行线上采访,获取了第一手真实资料,还原出不少事件中的细节,以及双方如何达成和解,更重要的是,沈于良也分享了针对此事的理性思考和反思。
在沈于良的记忆中,宝马5系车主第一次进店是4月中旬,但是,从来自于车主的一份资料看到,准确日期应该是4月25日。
不过,沈于良记得很清楚的是,一开始,车主要求的项目并不多,主要就是两方面:一是全车油漆,二是更换几个配件,包括集风罩、挡泥板等。
“当晚,车主发微信给我,要求更改维修计划,原来的普通车漆升级为高品质车漆,同时增加了几个项目,好像是更换水管、进气管等。”
由于车漆项目是沈于良合作的油漆师傅来操作,所以这块业务沈于良让车主直接和师傅沟通,而其他维修项目,则是沈于良亲自沟通。
此后,事情的发展出乎沈于良的意料:车主开始分阶段、分批次不断增加项目,例如水管更换之后,车主又要求做胶套项目,过几天又新增气门油封等,如此递增。
在增加项目之外,另一个特殊的地方在于,除了早期进店沟通的项目,后期线上增加的项目,对应的配件都是车主在线上购买,直接邮寄给沈于良,甚至到了这么一种地步:“后来配件越发越多,有些小配件,我都没有跟车主沟通,就直接给他做了安装。”
沈于良没有统计具体数量,只是凭借记忆:快递单号都有20-30个,太多了,有的快递没有送上门,还是自己去拿的。
车主委托沈于良在收取配件后,查看确认是否为正品原厂件,在一批配件到达后,沈于良查看了配件包装和编号,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从车主第一次进店,到5月份提车,大概是35天时间,其中,油漆项目花费15天左右,维修项目花费20天左右,这期间,车主只是在做全车喷漆的时候来过门店一次。
那次进店车主也有过疑问:“他问油漆师傅,油漆材料的外包装上为什么没有钢印号,后来师傅给他解释了一下,车主就没有深究。”
5月底,沈于良通知车主到店提车,争议由此产生。“主要是发动机这个板块有争议,这个板块我做了气门油封、正时链条、底壳、水管、油管等等项目,并且按照各个单项报价,工时费4500元,但是车主要求给一个打包价,2700元。”
对比来看,上图是车主咨询了一家豪华车专修连锁之后,得到的一个打包价格,比沈于良的报价少了1800元,也就是直接打了6折。
沈于良不同意打包费用,原因很简单:这些配件并非一次性发过来,而是分批次发过来,每次都产生了新的项目工时,并且,项目先后还影响工作量。
以油底壳清洗为例:“本来正时链条、气门油封都换好了,车主又告诉我把油底壳拆下来清洗,我当时就提醒他,这个油底壳本来没有漏油,如果拆下来,一是会产生工时费,二是有漏油的风险。他还是坚持要做这个项目。”
沈于良承认:“没有完全讲清楚,因为维修中途,车主说了一句,工时费不用一项一项报。早期我是坚持单项报价,但是后来项目特别多,他又这么说了,所以我也不好意思每次都单独给他报价。”
这就为工时费争议埋下伏笔,包括底盘项目也有问题:“我给他的底盘更换了几个胶套,同时换了刹车片和电瓶,车主认为,后面两个项目应该算作底盘打包项目,也不想单独给工时费。”
所以,车主要求检测配件是否为原厂件,同时到有资质的企业检查施工是否合格,最终统计下来,一共是2万元的检测鉴定费用。
一方面,沈于良收到“责令更改通知书”,正视经营合规问题,因此停业整顿一段时间,期间补齐了经营资质,完成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登记。
6月初,沈于良在抖音上通过直播和视频等方式,将事情的原委道出,得到了不少同行的关注,也收到了很多建议。
“有的说打持久消耗战,有的说把配件拆下来还给车主,五花八门的意见很多,估计车主也看到了这些信息。”
不过,沈于良表示,他的初心是希望找到一个共赢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说谁去为难”,“赚的都是血汗钱,能拿到就行,优惠一点也无所谓。”
此后,双方还有一次私下沟通,车主这次希望直接提车走人,双方谁都不支付费用,仍然被沈于良拒绝。
第二次协商,车主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付3000元固定支出,然后给沈于良的小孩5000元红包,沈于良没有同意。
第三次协商,也就是7月2日,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车主一次性付8888元维修费,含配件和工时,同时承诺自带配件部分出现任何问题,与修理厂无关。
沈于良介绍,相比于一开始11364元的报价,最终的和解费用依然低了一点,相当于双方各退一步。
沈于良1988年生人,19岁就踏足汽修行业,2016年开出永城修理厂,门店就是他和老婆两人,是一个典型的夫妻店。
在通过自媒体将事件传播出去之后,沈于良也感谢同行的关注和帮助,“师兄师弟对我确实带来很大支持。”
第一,在维修过程中,和车主的沟通非常重要,包括施工工艺、工期、配件和工时费价格等等,都要提前确定清楚。
第二,针对自带配件,沈于良不建议接大批量自带配件的业务,一是不确定配件质量,二是存在潜在的风险,“我这次还比较幸运,车主对维修质量没有疑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麻烦就更大,比如今年杭州火花塞事件,就无法挽回。”
当然,沈于良并未完全自带配件,“有时候老客户带一个小件,比如网上买的改装件,这就无所谓,但是涉及到核心部件,还是尽量不要接。”
事实上,直到最后,双方都没有搞清楚,配件到底是从哪里购买的,配件价格是多少,到底是不是原厂件。
今年以来,自带配件的矛盾和争议屡见不鲜,大多数时候,事件经过媒体渲染之后,很容易转变为口水战,甚至导致网暴现象。
媒体不应在未获取一手信息和资料的情况下,成为网暴的温床;读者也不能仅仅隔岸观火,还是要看到事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此次“永川宝马事件”,就并未停留在口水战层面,而是在沈于良的推动下,最终达成和解:车主拿回自己的车辆BWIN体育,沈于良收到应得的费用。
很多时候,对事不对人,积极沟通和对话,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导致矛盾激化,将事情拖入不可挽回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