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陈泽全: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高校乒乓

2024-02-12 12:26: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陈泽全: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高校乒乓“什么是事业?事业就是用毕生精力去做好一件事。”对于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教授、校乒乓球队主教练陈泽全来说,乒乓球就是他的事业。因为怀揣着对乒乓的热爱,陈泽全为之执着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眼看着自己一手组建并发展起来的广工乒乓球队捧回一座又一座奖杯,他又把眼光远放,他说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回馈社会,是“一生的荣耀和幸福”。

  18岁之前,陈泽全没有离开过海南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南岛还是一片荒芜,父亲跟随部队到海南支援建设,陈泽全就在这里出生长大,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时光。和内地的孩子相比,海南岛上的生活闭塞而落后,泥巴地的操场上,知青们在尘土飞扬中踢起足球就足够孩子们惊讶许久,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玩具”。这些知青里有一位来自广州市体校的体育老师,乒乓球打得不错,陈泽全跟着老师学起了球,这也成了小小边疆少年每天最开心的事。

  “过海”,是每个海南岛学生的终极梦想。“海”是指琼州海峡,跨过海峡到繁荣富饶的内地去,是这些孩子们改变人生的通道。陈泽全也不例外。高考那年,陈泽全报考了广州体育学院。成绩一直优异的他,成为那年高考全校本科上线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然而在录取率不到现在十分之一的年代,陈泽全还是落榜了。

  失落归失落,但陈泽全没有气馁,卧薪尝胆的一年中,他一边在自己的母校兼任体育和地理老师,一边复习备考,终于在1981年如愿成为广州体育学院的一名学生。

  好不容易成功“过海”的陈泽全对大学生活无比珍惜,他不但球打得好,文化课成绩也保持着优秀,在整个年级200多名学生中,一直名列前10,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1985年,大学毕业的陈泽全被分配到广东工学院,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来到广东工学院第二年,陈泽全就组建了校乒乓球队。学校地处广州市中心,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只拥有一块“弹丸之地”,连操场都只有小学标准的200米跑道。球队练球的地方在教学楼的地下室,几个隔断的房间里摆了12张球台,空间高度不够,大家就凑合着练。广州的夏天非常炎热,地下室里更是闷不透风BWIN必赢,通风设备不敢开,因为噪音太大,师生们就在这里每天挥汗如雨,男生们光着膀子打,女生们每次都会背来两三套衣服。同事们见了陈泽全都会打趣他的这支队伍是搞“地下工作”的。

  因为当时还没有体育特招政策,这些分散在不同专业的学生只能在放学之后练球,4点半下课,大家练上个把小时,去食堂打了饭,端到球场吃,吃完接着练,虽说都是业余,但没人懈怠。刚吃完饭,陈泽全不敢让孩子们动作太大,歇上片刻,他会让学生们练练发球,找找手感。“后来我们队的发球特别厉害,因为没有哪个大学生队会每天用半小时来专门练发球。”陈泽全笑着回忆这个意外的收获。

  1988年,球队第一次去参加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赛,结果颗粒无收。陈泽全和学生们都觉得不甘心,这支“地下队伍”练得更起劲了。两年后他们终于拿到了第一个广东省冠军,整个球队愈发斗志昂扬。

  1992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向广东工学院发出邀请,学生们高兴坏了,个个摩拳擦掌等着迎接自己的全国比赛处子秀。然而在学校难以拨出经费的情况下,这次机会眼看就要泡汤。对比赛的渴望把学生们“逼出”了神通,大家开始自寻经费,最终一家知名隐形眼镜厂家答应赞助,但给的不是钱,而是一批近视治疗仪。为了能去比赛,大家齐心协力把周围所有的关系都动员起来,竟然把仪器全部卖掉,筹够了奔赴西安的经费。

  年轻的广东冠军第一次走向全国赛场,实力显然还不够厚实,各项比赛中最好的成绩也仅仅是止步16强。铩羽而归后,球队更是没机会参加之后的全国比赛了。然而对于陈泽全来说,看似全军覆没的一次出征,学生们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推销治疗仪的过程让孩子们接触了社会,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家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历练,所有队员一下子变成熟了。”

  1995年,广东工学院与另外两所高校合并成为广东工业大学,次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招生布点学校。政策的支持加上多年来形成的良好训练风气,让这支球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1998年,第8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在南京举行,刚刚合并不久的学校有太多东西需要建设发展,陈泽全为了不给学校增加负担,自己拉了赞助,再次奔赴全国赛场。如今的广东工业大学乒乓球队与6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学生们信心满满,拿陈泽全的话说就像“打了鸡血”。然而面对这些没有经历过从前那些败走麦城经历的学生,陈泽全按压住同样激动的心情,一遍遍地给大家“泼冷水”。“我给学生们讲1988年的故事,讲1992年的故事,我告诉他们我们不是猛龙过江,想在全国的舞台上有展示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好好训练,拿出过硬的东西。”

  热情和“冷水”都没有白费,球队终于拿到了第一个全国冠军,而且是分量最重的男团冠军,其他单项也是遍地开花。对于陈泽全来说,迟迟翻开的第一乐章真的来之不易,“但非常华丽”。此后10年间,球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成绩,男团始终位列前8。尽管后来因为招生政策的变化导致球队一度陷入低谷,但自2015年开始,重新稳定下来的球队又开始成为全国比赛冠军领奖台上的常客。

  尽管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招不到最顶尖的学生,但积极向上的球队氛围却让这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这个战斗力不光在球场上,大家学习的劲头也很足,考研率不低于30%。”谈起这支几十年来都正能量满满的队伍,陈泽全难掩骄傲。

  在这期间,陈泽全也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突破,他在2007年被中国大乒协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还在2010年作为中国代表团乒乓队教练员参加了第26届泛波罗的海大会,并率队包揽了乒乓球全部项目的冠亚军。

  说起陈泽全带队最持续亮眼的战绩,恐怕不得不提到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从2014到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连续五年获得冠军,如果不是2019年因时间冲突没能参赛、2020年赛事因疫情停办,这一纪录或许还会延续。“阳光赛”的参赛运动员全部是全国高考统一录取、没有享受任何体育加分政策的学生,这对于陈泽全来说再熟悉不过。“八十年代我带的就是这样的学生,有着非常好的传统,学生们学习成绩好,对乒乓球也很有热情。”

  在给这些普通学生上乒乓球选修课的过程中,陈泽全无数次被孩子们的执着精神感动。曾经有一个女孩,眼睛有斜视的问题,陈泽全建议她选择其他对视觉要求低一些的项目,但女孩坚决要留下来学她最爱的乒乓球。一个学期下来,女孩能够做到正手连续攻球20板不丢球,这在陈泽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期末考完试,女孩走到陈泽全面前,向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师”。陈泽全说,那一刻的自己成就感满满,“她让我对责任感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坚定了学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应该努力去教”。

  “还有一个农村来的男孩,小时候遭遇车祸,只剩下一条腿。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同情他,但他好像从来都不需要。”陈泽全安排全班打得最好的学生专门陪男孩练球,让他尽量减少跑动,但一段时间后,男孩找到了陈泽全,他对老师说自己打得很好了,不再需要同学的特别帮助,他可以去帮助其他同学了。“我真的特别感动,如果说在专业技术上是我在教他,那么在意志品质和助人为乐方面,他是我的老师。”

  从“过海”到如今,广东省一直都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几十年来,“下海”的一直不断,但陈泽全始终没舍得离开热爱的乒乓,没舍得离开这些也在不断给予自己营养的孩子们。如今,经过30多年校园乒乓的积淀,陈泽全最想做的事是回报这个曾经给予他机会和认可的社会。去年疫情期间,他录制了四期乒乓微课堂,指导乒乓爱好者如何居家打球;而他近两年来研究的神经系统辅助治疗仪器也已经拿到专利。“会用乒乓球的方式对近视、儿童抽动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有辅助锻炼价值。社会为我提供了为乒乓球人服务的机会,我也很想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搜索